
新流感毒株来袭最危险的是这几类人。
2025年10月,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,南方省份流感活动呈上升趋势,且今年流行的甲型H3N2毒株与去年H1N1毒株不同,人群普遍免疫力更低。专家预测,本轮流感季可能提前到来,感染规模或超往年。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感病毒,如何科学应对?本文将深度解析毒株变异风险、高危人群防护要点及预防误区
一、流感季为何提前?毒株变异成关键变量
全球流感活动同步提前 日本、欧洲多国监测显示,2025年流感季较往年早1个月以上,我国南方省份已出现病例激增。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指出,气候异常、人群免疫屏障薄弱是主因。
H3N2毒株:变异快、致病强、免疫逃逸显著 与去年主导的H1N1毒株不同,今年流行的甲型H3N2病毒发生抗原漂移,其表面蛋白(HA和NA)结构改变,导致既往疫苗保护效力下降。研究显示,H3N2亚型病毒对儿童、老年人等群体的致病性更强,易引发高热、肺炎等重症。
病毒变异≠大流行,但防控难度升级 尽管H3N2未发生抗原转换(即未形成全新亚型),但其快速变异特性仍使疫苗匹配度面临挑战。国家流感中心监测显示,当前疫苗对H3N2的保护效力约为60%-70%,但对其他流行株(如乙型Victoria系)仍有效。
二、流感≠感冒!5类高危人群需警惕重症风险
症状差异:流感全身症状更凶险 流感以突发高热(≥38.5℃)、肌肉酸痛、头痛为主,普通感冒则以鼻塞、流涕等局部症状为典型。若出现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高危人群名单:儿童、老人、孕妇等首当其冲 5岁以下儿童:免疫系统未成熟,易合并脑炎、心肌炎; 65岁以上老人:基础疾病多,重症死亡率升高; 肥胖者(BMI≥30):心肺负担重,病毒易侵袭肺部; 孕妇及围产期女性:免疫调节失衡,感染风险倍增; 慢性病患者:糖尿病、慢阻肺等患者病程延长。
三、疫苗+药物双保险:科学防护指南
疫苗每年必打,但需注意接种策略 最佳接种期:9-11月,但流行期内仍可补种; 疫苗选择:四价疫苗覆盖更广,但三价疫苗仍有保护价值(多覆盖的乙型毒株近年未流行); 禁忌人群:鸡蛋过敏者、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需谨慎。
抗病毒药物:早用是关键 奥司他韦、玛巴洛沙韦等药物可缩短病程,但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。国家卫健委要求医疗机构储备充足,避免挤兑。
儿童护理要点:退烧≠痊愈 5岁以下患儿持续高热易引发惊厥,居家护理需监测体温、保持水分摄入。若病程超3天或出现呕吐、皮疹,应立即就医。

四、预防误区:这些行为可能加速传播
盲目囤药:奥司他韦对普通感冒无效,滥用可能引发耐药性;
依赖单一口罩:普通外科口罩需每4小时更换,N95更佳;
忽视环境消毒:流感病毒在门把手、电梯按钮存活48小时,需用75%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。
五、全球视角:流感防控的长期命题流感病毒每年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毒株,2025年H3N2的流行再次警示:接种疫苗、提升免疫力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缺一不可。专家呼吁,个人防护需常态化,医疗机构应加强快速检测能力,减少重症发生。
流感高发季的警钟已敲响,面对变异毒株,科学防护比恐慌更重要。从接种疫苗到日常防护,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健康。这个冬天,让我们用理性与行动,筑起抵御流感的“免疫长城”。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